作者:JamesX 來源:X,@0xJamesXXX
為什么我說Web3離MassAdoption已經不遠了?
或者說Web3massadoption的終局其實是Web2.5。
以及介紹一下幾個能真正幫助web3實現(xiàn)massadoption的項目和產品思路。
下面這張圖,是我問GPT:「web3在實現(xiàn)massadoption的路上,還存在哪些問題」后給出的答案。
2.跨鏈互操作性/多鏈賬戶管理——一個在用戶體驗層面必將大一統(tǒng)的賽道
現(xiàn)在ETH生態(tài)各種L2,以及與不同技術架構的Solana生態(tài)、Move語言生態(tài)甚至BTC生態(tài)的流動性割裂問題是困擾所有鏈上用戶體驗的一大核心痛點。
最近華語區(qū)也有一個很多人都在講的項目 @dappos 推出了intendasset,一個通過資產質押,讓dappos幫助用戶生態(tài)的一個額外的可以多鏈操作的資產類型,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用戶需要支付高昂跨鏈成本的以及復雜操作步驟的用戶痛點。
但是我其實想說,這本質上也是個半中心化的產品模式,而行業(yè)內其實有另外一個角色更能提供類似的服務,幫助用戶通過質押資產,獲得一個可以在多鏈上,隨時劃轉和使用的「Intendasset」,這個行業(yè)角色其實是CEX。
因為:1.用戶deposit資產給Dappos托管的用戶體驗和你deposit資產到CEX里的體驗沒有太大的差別。2.CEX交易所,尤其是頭部的CEX其實是現(xiàn)在跨鏈流動性管理/服務最大的參與者。3.CEX有天生的不想讓用戶資產提到鏈上的訴求,因此把資產質押給CEX,讓他幫你提供一個「intendasset」供你在鏈上環(huán)境使用,可以幫助CEX將更多的用戶資產,留在自己的平臺內。4.頭部的CEX在目前的行業(yè)背景下,有更好的合規(guī)和資金管理安全性的背書。(有可能暴雷跑路的和會發(fā)p資產的CEX不包含在內)
但由于FTX之前暴雷給大家留下的心理陰影,這個敘事方向上,到底會不會出現(xiàn)一個以CEX角色給用戶提供大規(guī)模服務的模式,還有待行業(yè)討論,也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討論。(我已經預見到肯定有人覺得這個想法是sb)
聲明一下:我這里不是說各種跨鏈/生態(tài)的互操作性協(xié)議&跨鏈橋沒有用,只是現(xiàn)在體驗、手續(xù)費和安全性確實不夠友好,我也期待未來會有更加鏈上原生、Decentralization、去信任化的解決方案。
另外一個方向上,現(xiàn)在的多鏈用戶有另外一大痛點,就是多生態(tài)+多鏈的錢包管理體系,盡管現(xiàn)在各個主流錢包,都在不斷做新公鏈生態(tài)錢包的原生支持,比如okxwallet、phantom都已經支持一個賬戶多生態(tài)錢包管理(包括但不限于EVM、BTC、Solana生態(tài)等),但是在用戶轉賬收款的時候,還是需要打開錢包去點擊最上方的地址欄去找對應的不同的地址串再復制。
雖然現(xiàn)在EVM生態(tài)內有ENS為范例的各種地址抽象服務,比如.BNB.ARB等,Solana生態(tài)也有自己的.SOL服務,但是用戶其實希望的是可以用一個產品服務,完成跨生態(tài)的多地址管理體驗。
Debank有提供一個Web3ID的鑄造服務,但注冊費接近100U就已經勸退我了(而且要求先將資產deposit到DebankL2上再注冊繳費,用戶體驗確實不好。
直到最近看到另外一個項目 @clustersxyz,才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Cluster是基于Layerzero的一個All-ChainNameService產品,其產品邏輯也很簡單,用戶需要注冊一個比如是「jamesx/」的賬戶名,并綁定一個主錢包,之后就可以一鍵生成多鏈的錢包管理賬戶,之后你想給我的比如sol賬戶轉賬,直接輸入「jamesx/sol」就可以被集成的應用解析成我賬戶下的solana地址。
而且PayFi一旦設計的到線下的支付需求,就一定有非常強的本土合規(guī)要求(參考國內的數(shù)字人民幣),所以能做這個業(yè)務的一定需要非常強的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或者本土資源,意思就是不適合小的開發(fā)者團隊(除非你的業(yè)務資金流比較灰色)。
有人會問了,DeFi的理財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嗎?我個人覺得敘事空間已經不大了,你去看半中心化的Ethena以及MakerDAO升級的SKY就知道了,還是需要一定的中心化金融團隊介入,那在行業(y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嚴格的合規(guī)監(jiān)管要求。鏈上DeFi更適合滿足一些邏輯較為簡單直接的收益邏輯比如簡單的借貸功能(而且還給是超額抵押借貸)。
只不過像Paypel這類公司更好的幫助用戶完成美元到鏈上U的入金的體驗之后,defi賽道的業(yè)務和數(shù)據(jù)在短期內應該有個比較迅速的增長,這也能解決整個web3行業(yè)用戶入金門檻高的問題。
所以web3金融未來的普及和推廣也是個確定性的趨勢,只不過和DeFi的關系沒有那么大,更多的是傳統(tǒng)金融公司支持下的「鏈上金融On-chainFinance」。
所以以上是我對Web3未來MassAdoption的預期,簡單總結一下:
1.更web2體驗的用戶登錄/賬戶體驗。
2.跨鏈/跨生態(tài)的更便捷的資產劃轉(跨鏈)和更優(yōu)化的地址管理體驗。
3.開發(fā)性的web3social底層技術架構催生出來的全新的社交應用開發(fā)生態(tài)。
4.更多傳統(tǒng)金融力量推動的日常鏈上金融支付/結算體驗(payfi)。
只不過會過頭來看,你覺的應該叫他們web3好,還是web2.5更合適的?
免責聲明:為什么說 Web3 離 Mass Adoption 不遠了?文章轉發(fā)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guī)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